做房贷的主人 王红雨年末至客户的一封信
时光荏苒,草木枯荣,在辞旧迎新之际,红雨给您送上新年祝福并与您分享一下我对过去一年贷款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感悟。
在过去的2017年,安省房地产市场发生了三个变化:
一、安省4月20日开始在金马蹄地区执行非居民炒房税NRST。
二、加拿大央行7月12日和9月6号两次加息,总计加息0.5%
三、10月17日银行监管当局(代表联邦政府)修改B20文件,宣布2018年1月1日起房贷政策改为新的压力测试,合同利率+2%或央行公布的V80691335利率中的高值。
经过安省政府强行干预,央行加息,联邦银行监管当局的房贷政策收紧,加拿大的房地产终于结束了连续7年的上涨,房地产市场恢复平静。房子,是用来住的,也是用来租的,但不是用来炒的。我预测未来1、2年内,加拿大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一个痛苦的转型期:一批财务实力弱的房主出售自住房或投资房,财务强健的家庭买入这些房产。同时,为了让财务实力弱的人不能轻易拿到贷款,银行监管当局以及贷款金融机构不会放松房贷政策,直到边缘买房者、投机者完全退出房地产市场。
加拿大央行在7月和9月加息,是所有商业银行今年6月份之前都没有预料到的,加息是为了跟上美国加息和缩表步伐,防止加元贬值引发的资本外逃,并不是因为加拿大的就业和通胀有了本质变化。随着美国进一步缩表和加息,加拿大央行还会继续跟进,给我们普通人带来的结果就是:即使不再借入新的贷款,由于利率上涨,要偿还的债务负担也会变得更重。便宜的债务,借得越多越好,现在债务涨价了,也就到了该加速偿还的时候了。浮动利率涨了0.5%,固定利率涨得更多。建议所有借款人,加速偿还自住房债务,可以使用lump sum /大金额还款,或增加月供,原来每月还款改为加速每两周还款/accelerated bi-weekly,从而减少加息导致的利息支出增加。
加息+提高贷款标准=信贷收缩。信贷收缩对经济是阻力作用,会使整个国家进入债务周期中的还债时段。加息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去忙着还债,我们的消费和支出就会减少,你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因此,经济中的交易总量,以及所有人的收入都会减少。这就是经济进入负债周期中还债时段所出现的基本特征。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会导致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减少,消费低于产出,经济发展降温,并反过来加强大家捂住钱袋子的意识,最重要的是资产出现贬值。基于以上情况,友情提醒:不要主动对房屋做资本性投入,例如,大规模装修,翻建等。有钱就提前和加速偿还自住房房贷。
对于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情况,我依然保持乐观。省、联邦、央行在一年内采取的房地产降温政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房地产炒家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快进快出捞大钱的行当,于是远离这个市场。只有财务状况稳健,对房地产长期看好的买家才会长期持有房地产。过去近8年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大量货币流入房地产和股市,推高了房价和股价。美国和加拿大完全不同,资本的逐利性表明,美国的股市更容易使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因为美国的企业保持了创新活力和高效率;而加拿大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老百姓选择把钱放到最古老、最原始、最保守的资产——房地产,因此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吸引了投机者和财务能力弱的家庭购买房产。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房地产的内在价值就是住的价值,新移民要有地方住,要么买或租新建的增量房产,要么买或租存量的二手房。人类越是文明,对居住的要求越高,而不是越低。以GTA为例,每年交易的房产有70%是存量的二手房交易;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安省拥有自有住房的家庭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9%。因此,从长期看,现有房主对二手房有定价权,买方市场是暂时的,卖方市场是长久的。房主,应该气定神闲,因为买的早,过去8年借贷成本低,房主们已经快速累积了房屋净值,时间站在房主这一边。不要着急卖房,尤其是自住房,记住,自住房不是拿来玩的,不要玩高抛低吸的游戏,要相信房产的内在价值,长期持有,做房产的所有者,做时间的朋友,更要做能够驾驭房贷的主人。
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富爸爸》丛书启发了很多人的财商。他说,房子不是资产,是负债。这里的“房子”特指“自住房”。他认为,所有需要自己扛的债务,例如,自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信用卡和信用额度欠款,都需要用税后收入去偿还,皆属于“坏债务”。由其他人帮你偿还的债务才是“好债务”,例如,投资房的房贷。银行也是这样看待债务的:你的借款能力取决于收入,具体能借多少钱取决于收入能负担多少“坏债务”,因为“好债务”可以用其自身创造的收入进行抵减。我经常被问到,为什么有些人收入不是很高却可以投资7、8套房地产?秘密就是:当借款人持有“好债务”时,可以持有更多。例如,当你的自住房贷款付清了之后(“坏债务”没有了),已经有了一套投资房,来申请第二套投资房贷款时,第一套投资房的租金收入就可以抵减其对应的债务,同理,申请第三套投资房贷款时,第一和第二套投资房的债务可以被其对应的租金收入抵减。一位10万年收入的投资者,如果首付款足够,付清了自住房之后,理论上讲,可以申请到N笔40万的贷款。地产投资,是一个债务游戏,分清“好债务”和“坏债务”是财商水平的重要标志。北美居民,无论先后,都是怀揣财富和自由梦想踏上这片土地的。善用金融杠杆,灵活驾驭负债,才能开启财商之门,拥有财富自由的人生。
美国的次贷危机,说简单了就是美国金融机构用“次贷”这个创造性的工具,把房贷发放给了边际买家/穷人,再挖空心思去分散风险,但穷人在利率提高情况下的房贷违约风险只可以分散,不能消除,累积的风险最终戳破了地产泡沫。加拿大银行监管当局未雨绸缪,提高贷款标准,快刀斩掉了边缘买家的买房可能性,打碎了地产投机者的发财梦,坚壁清野,还房主和真正有财务实力的地产投资者一个朗朗晴空。
纸短情长。还有很多话要和您说,先写到这里。微信联系已经成为时尚,我的微信号是14168805089,对,就是我的手机号前面加1。可以加我微信,有事随时联系。
红雨及家人,携助手,百拜
2017年11月
Topic: RealMaster Hot Forum Articles

裁员持续,制造业产量遭遇疫情以来最大跌幅

销量跌破25年新低,“犯罪率”不该是地产下跌的替罪羊

士嘉宝半独立屋惊现双尸案!警方:兄弟相残

加入北约军费承诺?加拿大赤字恐飙升至920亿!

大多伦多新房销量腰斩再腰斩,多伦多市区公寓楼花5月仅卖了42套

“职场不幸福之都”?安省员工满意度全国垫底,多伦多职场压力持续上升

房东请注意:明年安省租金只能涨2.1% 创四年新低

72万买房变成“定时炸弹”?多伦多买家高位入市后悔不已!

暴涨后的小回调?卡尔加里公寓价格仍比疫情前高近9万

6月成交回升,买家开始出手!房市悄然升温

加拿大多地机场凌晨遭炸弹威胁,航班短暂中断引恐慌

加拿大创下近七年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移民流失人数达27,086人

万锦华人区镇屋遭红漆泼洒!新屋主喊冤!万锦治安完蛋了?

5月房市小幅回暖,经济学家警告:转机短暂,加拿大房市全年仍将低迷

有犯罪记录也可移民?加拿大赦免17,600有前科申请人引爆舆论
Comments 16
剁手族
Nov 9
比较中肯的评价,👍🏻
个人看法觉得,过去几年房价翻倍有多,然而租金缺没有多少上涨。接下来占多数的非华裔无刚需人口会让房屋租售比重新回归合理范围。这意味着租金的上涨和房价的下跌来弥合这个gap 。
长期看来,租金翻倍是不现实的(加拿大过去30年人均收入只增长了30%不到……,消费能力没有压榨的空间)
那另外一种可能性就只能是房价下跌,老外发现房市不再飙涨了,而租房比own 划算很多,所以会开始卖房,这时除非华裔刚需逐渐变成多数人口,不然房价长期下跌别无退路。
Leilei
Nov 10
说的比较中肯,加拿大发展速度不行,创新力不够。但金融抗风险这方面的意识还是不错的。
奥特曼
Nov 10
人口净流入的地方房价会跌吗?
红雨
Nov 10
卖的时候,只有比买的时候价格高就行,中间这段时间涨涨跌跌不要紧。反过来说,房价降的时候就留着,不卖。
红雨
Nov 10
对于自住房来说,房价涨不涨,不是买房的决定因素。衡量买还是租,从经济角度不是精神层面来看,取决于你在这个城市打算住几年。住的时间短,租房更好,住的时间长,买房更好,每个城市break even 的年头不一样,租金越贵的城市break even 的年头越短。2016年人口普查结果:全国范围,租房的家庭,有40%每月住房支出超过收入的30%;有自住房的家庭,17%的家庭住房开支超过收入的30%;多伦多,这两个数字是46.9% VS 26.7%。很明显,在大城市,长期居住,买房更划算。所以,买不买房,与居住成本直接相关,和房价涨不涨关系不大。
瞄一眼
Nov 11
前半部分说的还行,后半部分太水,有点夹带私货的嫌疑。现在房市下跌就是因为房价和收入脱节,负债比太高。现在找'好债务'基本上很难很难,尤其house,不太可能有什么现金流。再说自住房,即便要长住,在现阶段压力下,房价下降趋势很明显,为啥还要往里冲,在未来可见的一两年里都不太可能上涨,如果跌了岂不白损失首付。
红雨
Nov 12
自住房,就是长住房,至少3-10年才算长吧。买不买要和租房成本比较。未来1-2年房价涨跌,与打算住两年以上的买家来说没关系。首付款,就当成一次性支付的未来几年房租好了,只要住了,怎么会损失?好债务,就是能产生收入的债务,贷款买台收割机用于收获庄稼,与贷款买个游艇,就是好债务和坏债务的对比。
飞云
Nov 14
这个专家,年初的时候说加拿大绝对不会跟进美国涨息,现在把涨息说到水到渠成,真tmd 了不起
红雨
Nov 14
2017年年初时文章的原文:“至于浮动利率,加拿大央行对外宣称,央行将不会根据美国的加息步伐加息。原因是,自2014年以来,加拿大的失业率一直是6.9%,而美国失业率已经下降到了4.7%,有通胀的隐忧。而加拿大没有任何通胀迹象,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通缩的可能。”
红雨
Nov 14
关于固定利率,年初文章的原文“房贷利率走势,其实不影响房地产市场。在未来2年内,加拿大的房贷利率会依然处在低利率水平。国债收益率是银行房贷固定利率的成本,国债收益率提高,会导致银行固定利率上升。川普当选后,美国国债和加拿大国债收益率突然上升,引起了房贷固定利率在2016年12月中旬的突然升高,但幅度不大。从过去9年来的情况看,依然处于中低水平。”
剁手族
Nov 14
现在的形势是,不管住几年,都是租房合算,现在买房做出租房的都是活雷锋。举个例子,union 一套1200尺的2年新condo ,卖价90万+,租金3500,按现在3.1%利率来算,25年贷款,月付~4500,额外还要交地税管理费装修电器折旧等1500+,每月倒贴2500。 这还是最理想的管理费不上涨(铁定涨甚至翻倍),condo 不贬值(condo 10年后就价格狂跌),怎么算都不合算LOL
红雨
Nov 14
我们用95万房价1200尺3.1%利率来算算。多伦多2017年地税税率0.6616%,地税$6285/年,即,每月$524。管理费0.6元X1200尺=$720/月。借款80%,还款期25年,月供$3636/月,其中利息$1817/月,本金变成房权不属于开支。房主每月开支=1817+720+524=3057。如果出租$3500一个月,房主净利润$443,年收入$5316。2017年就比2016年涨了20%。租客就是恩客,就是衣食父母。
漂在多伦多
Nov 15
本金=房权
奥村鲍勃王
Nov 15
2017年比2016年涨了什么的20%?
红雨
Nov 16
2017年10月 ,416地区condo 平均房价$555005,比去年同期上涨20.9%;905地区condo 平均房价$435142,涨幅21%。
东方长虹
Nov 18
我已经注意到这你个人好久了,很多文章都写的很地道,很贴心,说的话也很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