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加拿大央行近期已正式啟動降息周期,並在市場預期中繼續釋放寬鬆信號,但許多購房者和業內人士發現,各大銀行和貸款機構提供的固定房貸利率並未同步下調,反而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這一現象引發廣泛疑問:為何央行開始降息,房貸利率卻出現上漲?

首先需要理清的是,加拿大的房貸利率可分為浮動利率與固定利率,二者所受影響機製截然不同。浮動利率通常與加拿大銀行係統的優惠利率(Prime Rate)掛鉤,而Prime Rate的變動與央行政策利率直接相關。因此,當央行宣布降息後,銀行可能同步下調浮動房貸利率,借款人可較快感受到利息支出下降。
而固定房貸利率則不同,其定價基礎並非央行政策利率,而是以加拿大政府5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主要參考指標。銀行在設計5年固定利率產品時,通常會在該國債收益率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風險溢價或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固定房貸利率的變化更多取決於市場對未來利率、通脹與經濟走勢的預期,而非當下的政策利率本身。
近期固定利率上漲的根源,在於債券市場對未來經濟和利率路徑的重新定價。盡管央行已邁出降息的第一步,但通脹數據反複、全球經濟複蘇尚不明朗,以及美國聯儲尚未正式降息,都令投資者對加拿大未來利率持續快速下調的預期趨於謹慎。結果是,加拿大5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期出現反彈,帶動固定房貸利率同步上行。
此外,銀行自身的融資成本上升也是推高房貸利率的另一重要原因。商業銀行發放房貸往往需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例如發行按揭支持證券(MBS)等方式。如果市場利率整體上揚,銀行融資成本自然增加,相應地,貸款利率也會作出上調,以確保風險覆蓋和利潤空間。
簡而言之,央行降息反映的是當前貨幣政策立場,而固定房貸利率反映的是市場對未來的判斷。若市場預期利率不會持續下行或通脹仍具粘性,即便當前基準利率調降,固定利率也可能維持高位甚至進一步上調。
在當前複雜的金融環境下,購房者應在選擇貸款產品時慎重權衡。浮動利率在降息初期或許更具吸引力,但長期風險不可忽視;而固定利率雖更穩定,但需要結合債券市場走勢進行判斷。
在未來數月,央行利率政策與市場利率走勢之間的聯動仍將受到諸多變量影響。持續關注宏觀經濟數據、債市表現以及北美貨幣政策動態,將有助於各方做出更加理性和精準的房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