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報告揭示,加拿大房東更有可能向少數族裔群體、新移民和有孩子的潛在租客提問更多個人問題,或直接拒絕他們。這項研究基於在57個社區(包括安省的8個社區)進行的房東歧視審計和租客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沒有孩子的白人男性租客,房東和物業經理在收到上述三類租客群體的詢問時,回複的可能性減少了14%。即使做出回複,回複的字數也減少了19%,即“明顯簡短”。

全國性研究揭示租房歧視

這項全國性研究首次提供了加拿大租房歧視的快照,顯示了不同背景的人在租房市場上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報告的主要作者、研究員Megan Earle表示,邊緣化群體在租房市場中更容易受到歧視,尤其是在空置率較低或收入不平等較嚴重的地區。

“這些租客往往更容易被忽視、得到簡短的回複或被拒絕。當他們最終租到房子時,還可能面臨額外的歧視,例如被要求遵守不同的規則,或者更多刁難。”Earle補充道。

研究方法與結果

在歧視審計中,研究人員自稱為四類不同的租客,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短信向Kijiji和PadMapper租房廣告上的房東發送了1,178條信息,包括:白人男性(286條)、南亞男性(299條)、原住民女性(298條)和帶孩子的原住民女性(295條)。租客的種族身份通過他們的姓名和照片暗示給房東,其餘所有的信息都完全相同。

研究人員將房東的回複分為“友好”或“不友好”。“友好”回複包括回答租金價格、押金等問題,或者提供看房機會;“不友好”回複則涉及信用評分、背景調查、就業情況和收入水平等問題。

租客調查結果

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眾包平台Prolific對600名租客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租客是否會因身份的不同(如性別、種族或婚姻和公民身份)而受到房東不同的待遇。

結果顯示:

  • 少數族裔群體:與白人租客相比,少數族裔群體的租客被問及個人問題的次數多出28%,例如婚姻狀況、是否計劃生孩子、移民身份或是否吸煙。他們被拒絕的次數也高出9%。
  • 新移民租客:新移民租客被問及個人問題的次數多出31%,被拒絕的次數也多出10%。
  • 有孩子的租客:有孩子的租客被要求提供的收入和就業證明文件的次數多出約11%,被問及個人問題的次數也多出25%。

租客的真實經曆

多倫多24歲的中國留學生Jan Cheng分享了他在2022年找房的經曆。當時他與兩位朋友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在Jane和Finch租到一套公寓。他聯係了數十個房源,但即使在看房後,他的詢問也常常得不到答複。

這位約克大學政治專業的學生懷疑,這可能是因為他是留學生且沒有固定工作,或者因為他是華人,抑或兩者兼有。他指出:“這是一個係統性的問題。”

報告建議與呼籲

報告提出了一係列建議,旨在減少歧視並改善負擔得起的住房獲取。報告還呼籲各省政府修改其《住宅租賃法》,以防止在租賃前期階段出現歧視。

Earle表示:“這項研究發現,房東通常不會直接告訴租客他們被拒絕是因為種族身份。相反,歧視往往更為隱晦或含蓄,或者幹脆直接忽視……如果沒有這樣的研究,人們很難明確指出這是歧視。”

文章來源:https://www.thestar.com/news/canada/which-renters-do-landlords-discriminate-against-most-in-canada-what-a-national-study-found/article_72f95034-f9dd-11ef-b112-5f5ef3589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