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QR-Code Open in Mobile

中产致贫:明明$100,000年薪,每月只有$4,500。是谁偷走了你的工资?

陈遥2018-11-22

中产致贫:明明$100,000年薪,每月只有$4,500。是谁偷走了你的工资?

原创: 小明 小明财商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明财商 》。我是主讲人小明。这是《小明财商》陪伴你的第十四期。上期投票已经结束,谢谢各位的参与。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几张工资单和几个家庭的开销流水,结果好好的加拿大中产阶级却结结实实地生活在月现金流趋近于零的窘境下。


每次拿到工资单就会怀疑HR的数学被体育老师毒害太深?


合同上明明写的$100,000年薪,拿到手每月$4,500


那么到底谁偷走了中产人士的工资呢?



这是一张小明给自己创建的工资单:$100,000年薪每双周支付$3,846,扣除联邦税$609.25, 省级税$329.44, Canada Pension Plan (CPP)$183.71 以及 Employment Insurance (EI) $63.84。共$1,186.24 或 30.84%的收入。


这里还不包括投入到公司养老储蓄 RRSP,团体保险 Group Benefit 以及一些如工会费 Union Dues 的杂费。


每双周工资


总金额

3846

扣除

联邦级税 

- 609.25

扣除

 省级税

- 329.44

扣除

  CPP 

- 183.71

扣除

  EI   

- 63.84

等于

余额

2659.76

强制扣除部分为$1,186.24 = 总工资的30.84%


这个30.84%的钱去哪了?


表面上看,这些支出是个人税收,国家养老金计划,政府的失业保障。


而实际上,这些强制的支出只是以国家的执行力给居民买保险而已。


因为保险的本质就是将少数人的风险分摊给更大的集体。这里只是将某个特定团体的风险分摊给社会。


这是国家的风险管理手段,其实国家也在理财。


什么?个人税是保险,CPP是保险,EI也是保险?


对,你没有听错。这些本质上都是保险,如果把它们归个类,它们其实都是团体保险 Group Insurance.


团体保险的特点往往有这么几点:

1. 大家都在交钱,而获得福利的往往是少数人。

2. 缺少个人定制,按照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收费。

3. 交钱的个人往往得不到福利,因为可能不符合理赔标准。


Individual Tax 个人税收


由于加拿大采用的是累进税务制度,也就是赚得越多税阶越高。


在安省,最高的2018个人税阶为53.53%,也就是说,高收入人群每多赚一块钱要支付5毛3的个人税。


如果你年薪$100,000,你的最高税率也在43.41%。


最重要的是这些税金具体干了什么,作为纳税的个人是无法控制的。


也许,很多你交的血汗钱正在资助整天在路边打劫中学生的低收入人群。



CPP 加拿大国家养老金


以2018年的标准,最高缴付CPP养老金收入为$55,900。


个人支付的最高额度为$2,593.80,自雇人士最高支付$5,187.6。


然而希望拿到CPP,你就要和同龄人拼命硬。目前,最早必须60岁才能领取,当然活得越长越划算。


也就是说很多人交了一辈子的国家养老金,最后补贴给并不相识的陌生人。



EI 失业保险


Employment Insurance 顾名思义,是在各种情况下给失业人士的临时补助。


几种失业的情况包括:裁员,生育和疾病。


很显然,从EI受益更多的是女性,因为男人不会生孩子。


强调一点,这里并不是说国家的福利制度不好。只是相对于这些强制性的团体保险,个人保险就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1. 你交的保费,最后受益的只可能是自己或指定的受益人。

2. 高度的个性化方案,只选择所需要的产品。既可用于保障,也可用于退休储蓄。

3. 突出的税务优惠,有效减轻长期税赋。



当然,还是要恭喜你的。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能赚$100,000年薪已经跻身为安省收入最高的10%人群。 

即使在加拿大最大的几间银行里,你的$100,000年薪也会让你身居类似部门高级经理的职位,或许还头顶一些大公司光环。


当然你必须放弃每天的朝九晚五,变成起早贪黑。名义上的40小时工作周很快就超过了50小时,同时还要面对各种考核压力。


有时你并不快乐,那为什么还要咬牙坚持呢?


因为你还有房产,并且在持续支付高额的房贷和地税,然而这几年多伦多的房价涨了又跌落,地税涨了却还在继续涨。


央行强烈加息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前途未卜,这使你很焦虑。


高位购入的房产也正在被套牢,面对着强大的负现金流,只能隐忍。


好不容易攒些绩优股在手中,突然被贸易战搅局,该选择折本割肉还是忍痛持有? 


或许还有车贷,孩子的教育支出,同时还要维持家用。


其实在加拿大生活的中产阶级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