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換養老金,幹不幹?


Sat Aug 11 2018加拿大房大師

來源:鳳凰網財經綜合


意在補充中國傳統養老方式的金融創新型產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也就是“以房養老保險”,將從目前的試點擴大到全國範圍開展。目前社會熱議不斷。

何為以房養老?簡言之即用房屋抵押的方式獲取定額養老金。


以房養老,也被稱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後,銀行或保險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權,這種養老方式被視為完善養老保障機製的一項重要補充。


有三種操作模式:

倒按揭:起源於荷蘭,成熟於美國,以房養老中最主要的形式,抵押給銀行以獲得養老金

住房租換:出租地段好的房子,然後再租入相對低價的房子

售後回租:出售給特定的機構,然後再用養老金支付租金


8月8日,銀保監會表示,即日起,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擴大到全國範圍,進一步深化商業養老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老年人差異化、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


試點四年仍“遇冷”,因為存在許多與目前市場不適應的地方。


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以房養老”政策將於2014年上半年試行推廣。但從2014年至今的4年實踐期間,以房養老保險的市場參與度並不高。


當前以房養老保險進展緩慢,有多方面的原因:


1.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老年人在置辦家業、庇護子孫的代際價值觀影響下,房產作為家庭重要財產要留給子孫後輩,不會輕易出售或抵押來滿足自身的養老需求。相對於依靠以房養老保險,老年人更願意相信“養兒防老”的傳統養老方式,把房產留給子女,由子女來養自己的老。


2.實際操作難度大。因為房價升值預期不穩定,估值有較大難度,而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量,對老年人房產的評估價往往低於或者說滯後於市場交易價,且養老金領取沒有考慮通脹因素,其他現金流動性風險、輿論及法律政策風險、房屋處分風險等方面也尚不完善。


3.交易環境不成熟。以房養老保險的中間各環節也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相關法律製度存在缺失,對於投保人以及保險機構的法律保障尚且不足。以房養老保險產品設計複雜,風險分散機製不完善,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存在信息不對稱。此外,還需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借‘以房養老’的名義對老年人進行金融詐騙”。


撫養比降低,養老現狀嚴峻,“以房養老”的剛需群體正在擴大。


中國養老的缺口問題一直很嚴重。


一方面,老齡化問題凸顯,老年人對於醫療保健、康複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也日益增加。


根據民政部預計,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2033年前後將翻番到4億,到2050年左右將達到全國人口的1/3。由於上世紀70年代以來獨生子女較多,將來“四二一”家庭結構比較普遍,一對夫妻要撫養一個子女,照顧四個老人。目前全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養老金的上調幅度正不斷走低,從2015年的10%下降到6.5%,2017年更已降至5.5%。


根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2016年,我國企業養老保險的撫養比為2.8:1,即平均每個領取養老金的人需要2.8個參保企業員工來供養,而2011年的撫養比為3.16:1。撫養比的降低意味著我國城鎮職工人均養老壓力在不斷增大。


 

2016年,全國企業養老保險月人均繳費基數為3605元,而企業離退休人員每個月能領養老金2373元,其中離休人員能達到5869元。


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薑向群看來,中國有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增加。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出國定居在國外的人數也在快速增加,其中包括不再需要國內父母的房產,也不方便照顧父母晚年生活的部分人群,“以房養老”的剛需群體正在擴大。


《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17》數據顯示,我國有71.1%的調查對象養老資產儲備在50萬元以內,在未做任何儲備的人群中,有接近18%的人年齡在40歲-59歲,這個群體臨近退休,未來生活面臨較大挑戰,房產等固定資產或可成為養老儲備的重要補充。


上述報告中還顯示,我國1.02億60歲以上城鎮人口,擁有的住房面積共約33.66億平方米,按照2015年住宅商品房均價6473元/平方米,可以推算出城鎮老年人自有住房價值接近22萬億元,假設其中僅1%的老年人參與“以房養老”,其市場規模也可以達到2200億元以上。


萬科集團副總裁、北京區域首席執行官劉肖曾表示:“未來20年,養老產業會誕生一個萬億市值的企業。”


養老觀念變革,需探索更多養老模式,“以房養老”隻是其中一種。


老年保障成為當代及未來經濟社會的重要內容。“養老”一詞內涵更加豐富,老年群體們不僅需要養老金,還需要必要的生活照料、護理及適當的精神文化娛樂活動等服務保障。目前來看,有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自我養老等多種養老模式。


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養老模式,即養老的物質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員提供,可以看作是在家養老和子女養老相結合的形式。但當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多重挑戰:誰來養老?怎麼養老?可以說,有越來越多的人需要社會養老。


家庭養老的思想基礎是對老一代人的孝敬和由此產生的贍養責任,原則是“養兒防老”,也是目前中國社會最普遍的一種養老模式。而社會養老是現代人類文明的社會互助,社會養老是公平與效率相結合。


作為市場化行為的社會養老,人們在選擇養老方式時期待“高性價比”,市場期望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因此期待相關製度更完善,資金更透明,更可良性持續運轉。


從目前情況來看,最符合“以房養老”條件的最有可能是獨居或孤寡老人,或膝下無膝下無子女、子女定居國外的老人,這些老人沒有繼承等問題,不適用家庭養老模式。


以房養老模式在全國推廣表現政策對其的大力支持,但並不意味著強製實施,居民在選擇養老方式時應根據自身需求、財力等理性選擇。


針對目前“以房養老”本身存在的問題和未來在全國推廣中會遇到的挑戰,專家提出了建議。


業內人士指出,“以房養老”如何發展,頂層設計尤為重要。基於“以房養老”的未來發展潛力,保險業下一步應該盡快解決目前項目推進存在的障礙,打破僵局。


在產品供給端方面,可由政府和市場進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具體來說,政府可成立補償基金,若因房價波動等不確定因素造成機構虧損,基金可進行補貼。另外,對於資金支付有困難的老人,政府可助其支付初期的房屋評估等中介費用。


在產品服務層面,險企可與護理機構合作,或自建護理服務體係。這種措施有助於防範險企借以房養老名義變相圈地的行為。通過提供綜合性的養老服務,將“以房養老”與養老地產進行區隔。 


業內人士建議,在向全國推廣的過程中,可以考慮逐步擴大抵押房產的範圍,將其他類型的不動產,如商業類房產、共有產權住房、農村宅基地房產、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使用權等列入抵押範圍,以便解決更多老年人的收入問題。


“以房養老”涉及保險、房產、信貸等多個金融環節,在監管方面也需銀保監會以及相關部門通力管理。在進行全國推廣的同時,《通知》指出,保險機構要做好金融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等綜合研判,加強“以房養老保險”的風險防範,同時也要積極創新產品,豐富保障內容,有效滿足社會養老需求。


“以房養老”的推廣,對樓市意味著什麼?我們到底該怎麼規劃“退休生活”?


對於保險公司、保險受益人來說,這相當於一個對賭協議:如果受益人長壽,則保險公司可能會虧;反之,會賺。對於受益人來說,風險主要在房屋升值和通脹這兩點上——如果自己長壽,中間發生嚴重通脹,則房子換來的養老金未必夠用;如果房屋出現大幅升值,如何分配升值部分,將成為一個問題。

 

當然,這些都可以通過產品的設定來解決。相信未來會有各種類型的產品問世,供大家選擇。


“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出現,意味著房子在“居住價值”之外,有“資產價值”,擁有“金融屬性”。有利於讓政府背負的、極其沉重的“養老壓力”減輕。因此房子長期來看價值是相對穩定的,出現大跌的可能性小。並且,房子的內涵更加豐富。


有人甚至說,它不僅關係你的青春、愛情、婚姻、家庭,還是你晚年避免被通脹拋棄的“諾亞方舟”。租房子的人,你有購買“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機會嗎?對於已經擁有房產的人群也要做好和通脹作鬥爭的準備。


退休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現狀,家庭養老方式的轉變的趨勢,當通貨膨脹的壓力預期存在,退休後醫療費用的增加的可能性,即將或有朝一日面臨退休的人們可盡早、彈性規劃,以實現收益最大化。


一份退休養老規劃流程可供參考:


一、確定退休養老目標

1、退休年齡;2、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二、預測退休後資金需求

1、退休收入替換法;2、退休消費替換法;3、費用測算法

三、預測退休後收入

四、計算退休資金缺口五、製定計劃彌補資金缺口

五、使用退休養老規劃工具

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金融投資/房產投資藝術品投資



對了,有個小投票,希望您是看完之後滑到這兒的~


素材來源:Wind、新華社、都市快報、中新網、時代財經、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