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QR-Code Open in Mobile

SARS的加拿大國家記憶

Sunny2020-1-21

SARS的加拿大國家記憶

2017-02-28 

嚴裝待發的醫療工作者,圖片來自CNN.com

編者按:

自去年入冬以來,我國16個省份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至今年1月公開報導的數據顯示,已有200多人發病,80餘人死亡。這也是2013年首次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疫情。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H7N9病毒變異株已經出現耐藥性,並呼籲民眾不要接觸活禽。

雖然中國疾病防控體系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傳染病的陰影從未遠離。2003年非典疫情殷鑑不遠。14年前的那個春天,SARS不僅橫掃中國,也在氣候寒冷、地廣人稀、向來不是傳染病滋生之地的加拿大肆虐。加拿大成為除中國以外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且病死率為全球最高之一。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李浩然醫生近日撰文,重溫這段令人難忘的歷史,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建設傳染病疫情防控系統。

撰文 | 李浩然(多倫多大學)


「超級病人」

2003年2月21日,香港京華國際酒店。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劉教授住進了該酒店九樓的911號房。數天前,當他收到侄兒婚禮的邀請函時,曾有過片刻猶豫。在臨床一線工作多年,剛接觸過幾位肺炎患者,當時的他已經略感不適。但自行服用了抗生素以後,早先的症狀已經沒有那麼明顯,這才隨老伴一起敲定了香港行程。

在劉教授夫婦入住後不久,來自多倫多士嘉堡的關老太太夫婦辦理了退房手續,她此前也曾在九樓住了三天,可能在走廊上,或者電梯間,和劉教授擦肩而過。23日,當關老太太登上赴加拿大的飛機時,她不知道,劉教授已經在一天前就診於廣華醫院,並因病情惡化而轉入了重症監護室(ICU)。她更未曾想到,十天的香港之行,將是她人生的最後一次旅行。

返回多倫多的第二天,關老太太就出現發燒、肌肉酸痛和咳嗽症狀。在家人的陪同下,她去看了家庭醫生,但病情未見好轉。十天以後,她在家中病逝。她的家人拒絕屍檢,死亡證明上的死因寫的是:心力衰竭。

就在關老太太去世兩天後,她44歲的兒子也出現了類似症狀。他去了士嘉堡的一家社區醫院,在急診室等候的20個小時期間,他的病床與其他病床只被窗簾所隔。次日,他很快出現了呼吸衰竭,主管醫生在ICU為他進行了插管、輔助通氣治療。此時醫生們對大洋彼岸迅速流行的非典型肺炎仍一無所知,他們懷疑可能是結核。根據預防常規,他們對病人進行了隔離,通報了公共衛生部門,並要求病人家屬在家裡自行隔離觀察。他們不曾料到,病毒已經在關老太太的家人中間傳播開來,情況進一步失控。

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了首個全球警告,報告一種新型的傳染病正在香港和越南蔓延。3月13日,關老太太的兒子去世,此前的結核檢查結果為陰性。隨著關家的親戚相繼發病,醫生們才意識到,這神秘的疾病可能源自香港,但其究竟通過何種途徑傳播,仍然不得而知。謹慎起見,病中的關家人被相繼轉到多倫多三家最大的醫院:新寧醫院、西奈山醫院和西區醫院,這些醫院均配備有負壓隔離病房。

情況並未由此變好,在士嘉堡的那家社區醫院,當時同在急診室的數人先後起病。其中一人在去世前,傳染了他的妻子和另外三名家庭成員,而病毒又從他的妻子傳染給了七名前來探望的朋友、六名醫護人員、兩名病人、兩名急救人員、一名消防隊員和一名護工。而另外一人,先後傳染人數更多達50人,並導致了約克中心醫院的關停。

當時在京華國際酒店的九樓,入住的客人還包括一位來自台灣的商人、三名新加坡遊客和一位加拿大溫哥華人。在隨後的一周,台灣、越南、新加坡、多倫多相繼出現疫情。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再次發出全球警告,認為新加坡和加拿大的病例屬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並同時發布了全球旅遊警告。

唯一的例外是那位溫哥華人。在從香港返回溫哥華後,他也出現了類似流感的症狀。他的家裡,除了妻子,沒有別的親戚。在發病後,他直接去了溫哥華總醫院,傳染科醫生在第一時間對他進行了隔離。他最終傳染的人數為零。


多倫多當時報紙(圖片來源:Canadian Environmental Health Atlas, Toronto Star)

3月25日,全加拿大共報告19例SARS,其中18例在多倫多,1例在溫哥華。而當天下午,又有48例患者因為疑似SARS收治入院。這創下了這輪疫情以來的記錄,多倫多地區的負壓病房已經超負荷運轉,多位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患病。25日當天,安大略省政府將SARS定為強制匯報的傳染病,公共衛生部門有權對患者進行隔離。3月26日,安大略省政府宣布全省進入緊急狀態,指令數千人在家中隔離,一切救治工作由省政府統一部署指揮,所有醫院執行橙色代碼(Code Orange),暫停一切非必要醫療服務。

SARS疫情餘震未了

2003年4月13日,星期日,多倫多新寧醫院SARS病區。

張醫生今天值班。出門前,他還告訴同為醫生的太太,儘管執行了最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新加坡的一名醫生也不幸感染SARS離世。

張醫生的病人是兩名重病SARS患者,在繁忙的白班結束後,他與同事進行了交接,回到了家中。家裡面還有兩個年幼的女兒,他已經同太太商量好,回家以後就自我隔離:大部分時間待在地下室,上樓吃飯時戴上口罩,自己單獨使用一套餐具。

三天以後的4月16日,他開始感覺到異樣。不斷上升的體溫提醒自己,他可能被傳染了SARS。他知道這是一種新型病毒導致的呼吸道傳染病,尚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他飛速地在腦海里思考了一下他不在人世的可能:家裡的財政狀況、子女和家人。當他想到他可能再沒有機會看見自己的一雙女兒長大成人時,心底忽地一顫。

他打電話給同事:請假,安排自己的臨床工作。同事告訴他,還沒有醫務人員在遵守嚴格消毒隔離制度下,感染上SARS,讓他不要過於擔心。

次日,當體溫升高到39度時,他打電話給了傳染科的值班醫生,後者告訴他,第二天請到醫院接受檢查。在那一夜,他輾轉反側:自己是否傳染給了太太?如果太太生病,誰來照顧孩子們?她們會不會已經被傳染?想到萬一親人們染病去世,即使自己倖存,餘生也將在痛苦中度過。

第二天,張醫生開車回了醫院,在自己的車位停好車,徑直去了急診。急診檢查結果顯示,血象基本正常,淋巴細胞計數偏低,血糖略高,胸片疑似陰影,CT顯示肺部浸潤。他被收入住院,開始接受利巴韋林和潑尼松治療。忍受著利巴韋林導致的噁心,他的轉氨酶也開始升高。更令人擔憂的是,淋巴細胞持續下降,伴隨血小板減少,還有乳酸脫氫酶的攀升,顯示體內炎症反應正在惡化。在甲強龍衝擊治療三天後,體溫沒有絲毫下降。

4月26日,他開始出現呼吸困難。他強忍著氣促,打電話給女兒們道晚安,因為他不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太太在電話那頭表現得很鎮定,讓他多了一絲勇氣。

當晚的值班醫生韋伯斯特曾是他在醫學院時的老師,也是資深的呼吸科專家。他認為此時的呼吸症狀,可能是因為肺部嚴重的纖維化。兩位醫生之間的談話,絲毫沒能緩解張醫生的焦慮,他變得緊張和煩躁,甚至提出轉院治療的要求,希望能抓住哪怕是最後一根稻草。新寧醫院是加拿大最大的醫院之一,轉院治療沒有現實意義。

在甲強龍衝擊治療三天以後,一般的指南都建議換用中低劑量潑尼松維持。韋伯斯特醫生推測,大劑量激素使用以後的驟停,可能是呼吸症狀惡化的原因。當夜,他讓護士又注射了125mg的甲強龍。一小時後,張醫生開始覺得症狀緩解,沉沉睡去。當第二天早晨的陽光照進病房時,他欣慰的發現,自己並沒有被插管,而且感覺在好轉。

張醫生在病房裡面度過了自己47歲的生日,他也得知自己當時照料過的兩個病人,都相繼不幸病逝。但自己活了過來,在入院三周以後,他的體溫恢復正常,血氧飽和度再次回到99%。當得到出院醫囑,當自己步出病房,當同護士們招手道別,當回到自己落滿灰塵的汽車時,他感覺猶如重生。

他後來才知道,在住院的三周,他的汽車,宛如一塊告示牌,提醒著過往同事,自己在同病魔戰鬥。重新踏上油門,也同時載滿了同事們的挂念和祝福。


張醫生的汽車(圖片來源:Cheung CM. My experience with SARS. CMAJ. 2003 Dec 9;169(12))

SARS疫情餘震未了

2003年3月28日,香港大學微生物系宣布從患者組織標本中分離出冠狀病毒。

4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階段性成果,全球10家實驗室認為SARS病毒為冠狀病毒。

4月14日,加拿大研究者率先公布了SARS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

5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解除對多倫多的旅遊警告。


SARS疫情在全球暴發的概況,圖片來自Canadian Environmental Health Atlas

至此,多數醫院放鬆了SARS期間嚴密的防護措施,N95口罩也不再被ICU和急診以外的科室常規使用。醫生們不再被要求全天戴上口罩,吃午餐時終於可以彼此說話了。

但到了5月20日,多倫多一家康復醫院的5名患者出現發熱,其中兩名患者曾經入住過約克總醫院的骨科。進一步調查發現,該院有八名曾經診斷為肺炎的病人均為SARS陽性。


多倫多的兩波SARS病情(圖片來源:Donald E. Low. SARS: Lessons from Toronto.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04.)

第二階段的疫情可能起源於一位96歲的老大爺,他於3月22日因骨盆骨折住入約克總醫院。儘管他出現了類似肺炎的症狀,但他的症狀似乎對抗生素治療敏感,而且他並無確定的病原接觸史。當時的醫生認為,患者的發熱、咳嗽可能由於吸入性肺炎引起,而腹瀉則是抗生素引起的艱難梭菌感染導致。當這位老大爺最終被確診為SARS時,病毒已感染了好幾位病友、來探訪的朋友以及相關的醫護人員。

隨後的幾周,約克總醫院先後有79位患者感染SARS,醫院不得不停止接受除SARS外的其他病人。多倫多地區的其他醫院,也再次披掛上陣。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又一次將多倫多放在了疫情地圖上。

兩輪SARS疫情,加拿大共確診375例SARS,45%為醫護人員,死亡44例,病死率高達12%。僅多倫多地區就隔離了25000居民,旅遊業損失3億5千萬加元,零售業下降3億8千萬加元。

隨後的獨立調查表明,安大略省公共衛生系統在這場危機面前,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全省事先沒有重大疫情應急系統,在預防院內感染、職業防護方面有多達11處重要漏洞。公共衛生部門與醫院之間欠缺溝通,導致存在的漏洞沒有及時彌補。醫療人員疲於奔命,研究者缺少國際參與和對話,當《柳葉刀》發表關於SARS論文的時候,全部22名作者來自於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無一人來自加拿大。在第一輪疫情過後,過早地放鬆了警惕,導致了第二波疫情,嚴重影響了多倫多的國際聲譽。

反觀溫哥華,不僅在第一時間有效地隔離了首個疑似病人,其所在的研究機構BC Cancer Agency還率先公布了SARS全基因組序列。溫哥華機場每天有至少2000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還有更多人經此中轉至北美其他地區。其公共衛生部門早在幾年前就有重大疫情預案,當2003年2月20日香港重現一例H5N1流感時,疾控部門即發出了網絡預警,並且在隨後的24日、28日和3月12日再次預警。儘管全世界還蒙在鼓裡,當第一例疑似SARS病人到達溫哥華中心醫院時,急診科已經受過了防疫演練,要求隔離所有疑似肺炎發熱病人。病人入院後15分鐘之內,即啟動了全套呼吸防護隔離措施,半小時之內被轉入了急診單獨病房,兩個小時以後即進入了負壓隔離病房。這一切,要比世界衛生組織發出第一個警告早了一周。當時京華國際酒店九樓的感染遊客中,唯有這名來自溫哥華的遊客沒有造成二次傳播。整個SARS疫情期間,溫哥華共確診5名SARS患者,其中4例均為輸入性病例,無一例擴散。

2018年將是西非伊波拉爆發4周年,SARS爆發15周年,西班牙流感爆發100周年。近一百年來,人類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傳染病的陰影從未遠離。人們不禁要問,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當下一個超級病毒來臨時,我們準備好了嗎?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vere_acute_respiratory_syndrome;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meline_of_the_SARS_outbreak#March_2003;

3.https://zh.wikipedia.org/wiki/SARS%E4%BA%8B%E4%BB%B6#.E9.A6.99.E6.B8.AF;

4.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onSARSandPublicHealth.LearningfromSARS-RenewalofPublicHealthinCanada.PublicHealthAgencyofCanada,2003.http://www.phac-aspc.gc.ca/publicat/sars-sras/naylor/index-eng.php;

5.CanadianEnvironmentalHealthAtlas.SARSOutbreakinCanada.http://www.ehatlas.ca/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ase-study/sars-outbreak-canada;  6.InstituteofMedicine(US)ForumonMicrobialThreats;KnoblerS,MahmoudA,LemonS,etal.,editors.LearningfromSARS:PreparingfortheNextDiseaseOutbreak:WorkshopSummary.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US);2004.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92467/;

7.CheungCM.MyexperiencewithSARS.CMAJ.2003Dec9;169(12):1284-5.PubMed.PMID:14662665;PubMedCentral.PMCID:PMC28058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0583/;

8.http://m.familydoctor.com.cn/201304/433616.html;

9.Mr.JusticeArchieCampbell.TheSARSCommissionReport.TheHonourableArchieCampbell,December,2006.http://www.archives.gov.on.ca/en/e_records/sars/index.html;

10.SkowronskiDM,PetricM,DalyP,etal.CoordinatedResponsetoSARS,Vancouver,Canada.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2006;12(1):155158.doi:10.3201/eid1201.05032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9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