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寧靜的士嘉堡Collingwood公園,如今也難逃“露宿潮”的波及。這個位於Sheppard Avenue East和Kennedy Road附近的社區綠地,原本是居民散步、孩子遊玩的清靜角落,如今卻被11頂帳篷占據,成為無家可歸者的臨時棲身地。

圖片來源:Google Map

這並非個案,而是整個多倫多無家可歸者危機加劇的縮影。據市府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15日,全市81個地點共記錄到248個帳篷或其他臨時結構,較去年同期增長逾20%。街頭露宿者已不再局限於市中心,而是向城市邊緣、峽穀、溪穀地帶擴散。

圖片來源:Global News

疫情初期,市中心的Lamport Stadium Park和Trinity Bellwoods公園一度成為露宿者集中營地。隨著清場和執法加強,這些“顯眼地點”逐漸被清理,但無家可歸者並未消失,而是遷往更隱蔽的地區。

Dufferin Grove公園目前是全市最大帳篷營地,有24個帳篷;Riverdale Park East和Alexandra Park分別有17個和16個帳篷。而首次出現帳篷的地點,如Black Creek旁的Derrydowns公園、West Hill的Galloway公園、Rosedale山穀等,也開始納入統計。這些以往安靜的區域,如今也成為露宿熱點。

在Collingwood公園,去年此時隻有一個帳篷,而三年前則完全沒有。外展人員Greg Cook指出,這一變化與附近Delta酒店避難所的關閉有關。那是疫情期間設立的臨時庇護場所,但關閉後,許多居民被迫接受“搬回市中心宿舍”或“露宿街頭”的選擇。許多人寧願搭帳篷,也不願回到資源緊張、缺乏隱私的避難所。

據市府數據,今年冬季平均每天有超過100人因庇護所床位不足被拒之門外。隨著天氣轉暖、臨時供暖中心關閉,帳篷營地數量預料還將進一步上升。

市府雖已製定新策略,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帳篷營地提供住房支持,配套安保措施、住房申請協助與稅務服務,並於近日獲得聯邦2580萬元撥款,用於擴招外展人員、加強醫療和成癮服務合作。但Greg Cook坦言,這些措施隻能“略好於現狀”,面對日益增長的街頭人口,遠遠不夠。

“資源被集中在大營地,反而迫使人們躲到更隱蔽的角落。”他說,許多無家可歸者為了減少被清場的風險,開始選擇溪穀、林地甚至高速橋底等不易被發現的區域。

圖片來源:Toronto Sun

他還觀察到,越來越多人改用防水布、廢棄木板等材料搭建簡易結構,而不是帳篷。因為目前能提供帳篷的援助機構變少,整個救助網絡正面臨資源緊張的局面。

Cook表示,街頭露宿危機將是一個長期問題。他預測,多倫多將看到更多“隱形帳篷”的出現——藏在城市盲區、峽穀、廢棄地帶的臨時住處。“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隨著庇護係統壓力上升、房價居高不下、支援網絡承壓,多倫多的無家可歸者危機正逐步從市中心擴散至城市各個角落,成為城市治理與社會公平的一道嚴峻考題。

文章來源:https://www.thestar.com/news/gta/torontos-tent-encampments-are-up-20-expanding-into-areas-theyve-never-been-found-in-before/article_66b92f5c-e890-4aa1-89c7-dc6b330922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