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因一句話,17歲男孩竟在母親面前跳橋自殺。。母親後悔不已,痛不欲生。。


Thu Apr 18 2019房大師

轉自:北美留學生日報



他跳橋自殺的時候甚至沒有一絲遲疑

可能他對這世界已經絕望到極點了


至親的人帶來的打擊

足以摧毀一個年輕的生命




4月17日晚,上海一位盧浦大橋一男孩跳橋身亡。


據新聞報道披露,孩子今年17歲,在某職校上二年級。


據孩子母親稱,事發當晚孩子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其批評後,趁母親在橋上停車的間隙下車奔往橋邊,一躍而下。


全程不到5秒。


據現場其他車輛行車記錄儀錄下的畫面顯示,孩子下車後,毫不猶豫地跑向了橋邊,其母親緊跟其後,但仍沒能抓住孩子。



孩子跳橋後,這位母親跪地、捶地、悲痛欲絕。



但孩子已經走了。


媒體公布孩子跳橋過程的視頻後,很多人倍感扼腕痛心。


畢竟誰能體會一個17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毅然決然地選擇死亡。


誰能體會一個母親親眼看著孩子在自己面前從橋上一躍而下,生命就此終結。


我們都是旁觀者,孩子的離開和一個家庭的破碎已經成為悲痛的事實。


今天,我們不指責這位母親,更不應該去指責這個孩子。


畢竟我們也不知道那天、那對母與子之間發生過什麼。


我們希望透過這件事,反思一下很多已知和常見的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已經出現的教育缺失,祈求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我們沒有辦法帶著惡意去揣測這位母親在得知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後,是否第一時間耐心詢問了孩子事情的經過。


是否控製住了自己突然被老師通知去學校一趟,覺得孩子又給自己闖禍了的怒火,耐心聽孩子解釋,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慮。


我們更沒有辦法去指責這個隻有17歲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太脆弱”、“太極端”...


因為這樣的事件背後,遠不是哪一個父母和哪一個孩子的問題。


多少中國學生,最怕老師請家長


很多中國孩子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哪怕他們已經長大成人離開校園,當他們回憶起小時候的上學時光時,都有一個共同的恐懼:


害怕老師請家長。


隻要老師不給父母打電話發信息,那就是歲月靜好。


隻要老師一說“讓你爸媽來學校一趟”,那就是晴天霹靂。


因為很多孩子知道,不論自己做了什麼,不論自己有沒有闖禍,家長來到老師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多半是對自己孩子的批評甚至打罵。


筆者在初高中時代親眼見過太多這樣的事例:


A被請家長了,他爸爸怒氣衝衝趕來,先給站在老師辦公室門口的孩子一腳踢開,或者拉起來再擰耳朵、手臂。


打罵一番後,再進到老師辦公室賠禮道歉。


B被請家長了,他爸媽來時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認真聽老師講述了事情經過,並保證回家不打罵孩子後,領著孩子走出了辦公室。


剛走到校門口,夫妻二人又是厲聲嗬斥又是手腳並用,將孩子邊踢邊帶回了家,到家後又是一頓毒打。


不論是A還是B,在家遭受完毒打和謾罵後,還有跪著懺悔,聽父母哭訴“養你多不容易”、“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我一天天累死累活還不是為了你”...


多少中國父母,不會與孩子好好說話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句話被很多中國家長精準應用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中。


“你自己沒問題人家為什麼來招惹你”、“你不打他他能打你嗎”、“人家主動挑釁你就不能直接走開嗎”...


就像上面說到的請家長,很多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第一句話多是問孩子“你又給我闖了什麼禍”。


而不是“孩子你怎麼了”


而當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甚至是遭遇校園暴力後,很多家長也不會第一時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認真聽孩子的心聲。


筆者的一個朋友初中時期因為一點小事被請家長,他爸爸到學校後先拳打腳踢對孩子“教育”了一番。


老師因為有事臨時走開了,等到老師回來時,孩子已經蹲坐在牆角瑟瑟發抖,臉上淚水混著灰塵,又不敢哭出聲。


其實,這位老師隻是在作文中看出這個孩子缺乏關心,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想特意把家長叫到學校好好溝通,希望家長平時能多關心一下孩子。


十多年後這個朋友告訴筆者,他至今沒得到父親為當年錯打了他的道歉。


“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一直是很多中國家庭奉行的教育鐵律。


但孩子心裏究竟在想什麼呢?他身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他想要的溝通方式究竟是什麼呢?


少有人關心。


多少中國孩子,隻能想到用死解決問題



那個17歲的孩子跳橋後,很多人不禁發問:


這個孩子究竟經曆了怎樣的絕望,才有勇氣想到一死?


其實,這個孩子未必能有多絕望。


他才17歲,人生、社會是什麼樣子都還未曾全面了解,又談什麼絕望呢?


這個孩子或許隻是想停止眼前某種令他難受的狀態,而他能想到的解決途徑,隻有一死。


死亡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是停止那麼簡單。


筆者聽朋友講過兩例他家鄉近來發生的類似的慘劇:


一個孩子在寒假期間,父母每天催他做寒假作業。


於是有一天,這個孩子選擇了跳樓自殺。


一個孩子想去同學家玩征求父母同意未果,選擇了跳樓自殺。


一個是做作業,一個是想去同學家玩,這能有多絕望呢?


某個綜藝節目曾播過這樣一個畫面:


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沒有打罵,但是一直在說這件事。


吃飯時在說,看電視時看到某個相似情節拿出來說,家裏來親戚了聊到孩子的問題時又說。


終於有一天,這個孩子爆發了,哭著大喊: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再說了?


在孩子看來,他是做錯了,他也認錯了承諾再也不會那樣做了。,但父母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在他耳邊不斷提起。


但是在父母看來,盡管孩子作出了承諾不再犯,但還是有必要時刻提醒加強注意。


孩子們在學校學到的,是如何考出一個好成績,是聽老師教導,是和同學和睦相處團結友愛。


孩子回到家後,父母們也隻是從他們的成績單上看看孩子學得怎樣,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表現如何。


孩子說心情不好,他們覺得是在鬧情緒。


孩子說得了抑鬱,他們覺得那是矯情。


學校和家長都會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數學應該怎樣學,作文應該怎麼寫,英語單詞怎麼背才最不容易忘。


但是,當孩子遇到數學公式和英語單詞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卻沒有人能向他們敞開懷抱。


他們能想到的,隻有停止這一切。


父母也不是生來就是為人父母,他們曾經也是孩子。


也許由於時代、年齡的原因,有的父母在很多時候並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孩子也沒法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


但是,一個生命產生的過程即是艱辛也是美妙的,成為一家人並開心地生活在一起也是一種緣分。


父母要多體諒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多體諒父母。


暴力和責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隻會讓問題惡化甚至衍生出更大的悲劇。


多給父母一些時間和機會,教會他們怎樣愛自己。


一個人的離開,是一個甚至多個家庭永恒的傷痛。


希望這樣的傷痛不再發生。



教育塑造了一個人的內核

好的教育是什麼樣子的?

愛的教育讓人明事理

也能拯救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