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加拿大央行不仅可能暂停降息,甚至有可能提前结束本轮宽松周期。就在5月份通胀数据公布后,加拿大丰业银行副总裁兼资本市场经济主管德里克·霍尔特表示,“加拿大央行甚至不应考虑何时再次降息”,并指出当前1.7%的整体通胀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通胀压力,因为该数据受到了碳税取消的扭曲。他强调,应该聚焦核心通胀指标,目前央行最关注的三项核心指标仍高于2%的通胀目标,显示通胀压力依旧存在。
目前,加拿大央行的基准利率为2.75%,正好处于2.25%至3.25%的中性利率区间中间位置。自2024年6月以来,央行已连续七次降息,从5%一路下降至当前水平,但在最近两次议息会议中选择按兵不动。霍尔特指出,除了通胀问题,加拿大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也应引起警惕。美国目前对加拿大出口的铝和钢铁产品加征50%的关税,并对不符合《加美墨协议》规定的车辆和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设定7月21日为达成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若届时无进展,贸易战升级可能进一步推高成本并扰乱市场预期。

图片来源:Adam Huras / Brunswick News
不过,各大机构对利率前景的判断并不一致。牛津经济研究院认为,加拿大央行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但仍有可能在下半年再降息一到两次。该机构高级经济学家迈克尔·达文波特表示,如果7月21日前无法与美方达成协议,加拿大或将反制并加征更高关税,而持续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也可能推动通胀继续上行。与此同时,加拿大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艾比·徐认为,本轮降息周期已临近尾声,央行当前的政策利率处于中性区间中段,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然而,罗森伯格研究公司创始人戴维·罗森伯格则持不同观点。他指出,若扣除抵押贷款利息,消费者价格指数中95%的核心项目年增幅仅为1.5%,说明整体物价压力并未如表面所示严重。因此,他并不认同“降息周期已结束”的说法,认为即便央行暂时观望,未来仍可能再次下调利率。
除此之外,即将在秋季出台的联邦预算也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霍尔特指出,如果联邦政府再次通过现金返还等形式刺激消费,将可能抵消货币政策效果,加剧通胀风险。他警告称,“财政宽松可能取代货币宽松的必要性”,加拿大必须避免重蹈2024年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冲突、导致政策效果削弱的覆辙。
在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紧张、通胀尚未明确受控的多重背景下,加拿大央行的下一步行动正变得更加复杂与敏感,降息是否已走到尽头,仍将取决于夏季贸易谈判的结果与联邦财政政策的走向。
文章来源:https://financialpost.com/news/bank-of-canada-done-cutting-interest-rates-economists-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