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住房负担能力持续恶化,但有一座城市走在了解决问题的前列——埃德蒙顿。根据加拿大按揭与住房公司(CMHC)最新报告,埃德蒙顿是全国唯一有望在未来实现疫情前住房可负担水平的主要城市。而与此同时,多伦多仍每年缺口约3.2万套住房,远远落后。
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埃德蒙顿近二十年来不断推进的土地政策改革。从最初饱受争议的“瘦屋(skinnies)”,到如今几乎全市范围内允许建设最多八户三层住宅,埃德蒙顿的密度提升措施,已在逐步见效。

图为埃德蒙顿格伦诺拉街区 102 大道两旁随处可见“瘦削”的房屋
从“讨厌”到“接受”:城市接受密度的过程
早在十多年前,埃德蒙顿便开始允许在部分区域将宽宅地分割,建设两栋狭长住宅,人称“skinnies”。最初不少居民反感这种设计,但埃德蒙顿市议员Michael Janz回忆说:“一旦那些房子住进人,它就从‘那个瘦屋’变成了‘某人的家’。”
2023年底,市议会更进一步,允许在标准地块上不经审批直接建起至多8户三层的多户住宅(eightplex)。政策一出,立刻带动成熟社区的建设热潮。2024年,埃德蒙顿批准了 16,519 个新住宅单位,较2023年增长 30%;建筑许可数量也同比上涨 41%。
相比之下,多伦多仍在2024年为是否允许全市建设“六户住宅(sixplex)”展开辩论。Janz认为,埃德蒙顿的经验表明,尽快从“理论层面”迈向“实践层面”,能更快打破公众对密度的恐惧。
“你不再是怕的陌生人,而是我楼下的邻居”
埃德蒙顿的例子表明,密度带来的不仅是住房本身,更是社区功能的复苏。学校、图书馆、小商铺因为有更多住户而得以运转,原居民也更能接受这些变化。“最终,那些让人反感的‘新建’项目,会变成Michael的家。”Janz说。
尽管建设如火如荼,但质疑声仍在。6月30日,埃德蒙顿市议会将就是否将中段地块的建筑上限从8户降至6户进行辩论(角地维持8户上限)。部分居民担心新建项目会带来隐私损失、基础破坏、噪音、垃圾等问题。
城市住房倡导组织“共建埃德蒙顿”的志愿者 Jacob Dawang 表示,这种担忧可以理解:“现在很多项目都还只是‘地上的坑’,邻居当然还没看到这些房子住进人后带来的积极影响。”

可负担不仅是价格,更是生活方式
对于价格过高的质疑,Janz表示,埃德蒙顿目前的独立屋均价为 57.9万加元,虽然不便宜,但远低于多伦多的 170万加元。他说,可负担不仅是买房或租金的价格,也包括“住在离工作近的地方、不用开车、或者一家庭由两车变一车”所带来的真实节省。
年轻议员推动住房改革,政治共识也很关键
Jacob Dawang 曾在多伦多居住,他观察到,埃德蒙顿从左派到右派、再到市府工作人员,在“必须增加住房供给”这一问题上高度一致。虽然原因难以精确归结,但他指出:“或许因为我们这一届市议员比较年轻,他们更清楚房市压力对年轻家庭的影响。”
面对部分社区反弹,Janz希望适度让步,比如“中段地块减至6户”能缓解部分民意压力。但Dawang对此保留意见,认为这更像是一种“安抚氛围”的动作。不过,他也肯定整个分区改革的初衷已初步实现:
“这场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在更多人愿意居住的地方提供更多住房选择。”
Janz最后指出,过去三年埃德蒙顿人口增长约 14万人,这对住房供需形成巨大挑战。“我们可不想重蹈多伦多的负担危机。”
文章来源:https://www.thestar.com/real-estate/this-canadian-city-has-become-a-leader-in-building-housing-as-toronto-debates-sixplexes-is/article_0e89c1bc-1fd7-4719-ad7f-a0d003b11d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