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位于安大略省万锦市的太古广场一直因售卖假冒商品而备受关注。尽管近年来假货问题有所缓解,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最新公布的“恶名市场”(Notorious Markets)名单中,仍将太古广场列入其中。

前警探、现任私家侦探罗伯特·惠伦(Robert Whalen)表示,他过去曾无数次在太古广场搜寻假冒商品。“我得承认,太古广场确实让我赚了不少钱,因为我一直在那里做调查。”不过他也指出,现在情况已有所改善,他也不再频繁前往。
尽管如此,USTR仍认为该商场是假冒商品的“绿洲”,与盗版网站ThePirateBay、中国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等同列。USTR指出,加拿大整体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表现不佳,因此将其列入“观察名单”(Watch List),与阿尔及利亚、危地马拉和巴基斯坦等国同级,仅次于中国、俄罗斯和墨西哥等“重点观察名单”国家。
华盛顿国际反假冒联盟(IACC)法律顾问特拉维斯·约翰逊(Travis Johnson)指出,太古广场的问题反映了加拿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困境。他在2024年10月致USTR的信中表示:“太古广场发出的禁止销售通知通常被忽视,执法机构的协助不稳定,商场管理层也基本不愿主动监督租户的行为。”
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拥有拦截假货的权限,但USTR指出其执行并不一致。2024年前九个月,加方共扣押了202批货物,按申报价值约为3.8万加元,而2021年超过1000批,2022年更高达40万加元。USTR还指出,非法网络影片下载及盗版设备在加拿大广泛存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24年5月的报告中称,假冒商品在全球贸易中占比高达4670亿美元,其中中国仍是最大来源国。但新趋势显示,假冒产品正在扩展至汽车零件、药品、化妆品、食品和玩具等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的领域,并成为有组织犯罪集团的重要收入来源。
加拿大长期以来在打击假冒方面缺乏主动性。美国律师哈雷·卢温(Harley Lewin)表示,加拿大执法单位往往对假货调查“不够积极”,许多品牌不愿花大笔预算在加拿大市场,因为其规模有限。
加拿大律师洛恩·利普克斯(Lorne Lipkus)则指出,加拿大现行法律对品牌方的支持有限,大多需依赖民事诉讼来追责假货商贩。他说:“我们能要求法院下令商贩保留证据,但这一程序属于自愿性质,若商贩拒不配合,只能以蔑视法庭的罪名追责。”
太古广场的法律结构也增加了执法难度。由于商场采用共管公寓形式,每个摊位由不同的业主持有,有的甚至来自海外,缺乏统一的管理者。
尽管如此,利普克斯指出,过去几年太古广场管理层在打击假冒方面的配合度有所提高。他说:“曾经一天能查到200家卖假货的摊位,现在已经不到50家。”他认为情况正在改善,虽然商场仍有问题,但已不再是全国最严重的市场。他甚至认为,魁北克的某个跳蚤市场问题更严重。
然而,太古广场的声誉仍未完全摆脱“假货天堂”的标签。今年5月,利普克斯赴美国圣地亚哥出席IACC年会时,就有与会者专门提问太古广场的现状。
商场共管董事会主席菲利普·杜臣(Philip Duchen)则表示,自己并不知晓USTR的最新名单。他说,董事会目前的重点是帮助租户度过疫情带来的经营困难。“我在会议上见过很多租户因为难以维生而流泪。”
而惠伦仍会偶尔到太古广场“例行巡查”,他说:“假货仍存在,只是没有像过去那样公开陈列。”他补充说,现在的太古广场不再是当年的“重灾区”,“这个故事其实还算是有个不错的进展”。
文章来源:https://financialpost.com/news/retail-marketing/pacific-mall-u-s-trade-irritant-hit-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