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疫情期间被疯抢的加拿大度假屋,如今正遭遇冰冷现实。根据Re/Max与Teranet联合发布的市场报告,疫情期间购入度假屋的买家如今纷纷亏本出售,多地价格回落惊人,投资失败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图片来源:Jilly MacIver
曾备受欢迎的安省Kawartha Lakes地区为例,当地的Scugog湖畔长期以来是热门度假屋地带。一套拥有三卧两卫、面朝湖景、附带大片绿地的经典平房,在疫情高峰期的2022年1月曾以110万加元成交。然而,仅一年多后,该物业经历多次降价,最终在去年4月以73.5万加元售出,三年亏损高达36.5万加元,堪称“血本无归”。
EXP Realty地产经纪人Alex Blenkarn表示:“这种跌幅虽然极端,但并非孤例。这是疫情期间低利率推动的非理性抢购的后果。”
疫情期间“疯狂扫货”,如今高位接盘者集体被套
疫情初期,利率跌至历史低点,贷款门槛极低,吸引大量城市居民涌入乡村度假区抢购物业,推动价格迅速飙升。Teranet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至2023年购入、随后转手的度假物业,其在安省的中位亏损为4.5万加元,大多伦多地区则达5.6万加元。而Muskoka地区尽管交易数量不多,但亏损中位数高达24万加元。
“当时几乎是‘白送钱’,购入第二套房产异常容易,”Blenkarn表示。“现在这些买家开始出清资产,而多数都面临亏损。”
以Simcoe County的Tiny镇为例,一户家庭在2022年以76万加元购入一套三卧两卫的经典木屋,并投入超10万加元进行翻修,原计划出租以补贴开支。然而,当地政府出台严苛的短租规定,要求租期不少于一周、每年最多出租92天,直接断绝了房主依赖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利率不断上升,房贷压力陡增,最终这套房产挂牌价下调至69.9万加元,低于买入价六万多元,仍乏人问津。
房主无奈表示:“当你把所有数字算清楚后,会发现根本撑不下去。
度假屋变“烫手山芋”,挂牌即亏、多次降价成常态
Blenkarn指出,仅Kawartha Lakes地区自今年1月以来交易的63套房产中,有近89%为平价或低于要价成交。“卖家要想脱手,就必须定价精准。”而这也意味着,经纪人与卖家之间的“价格现实对话”异常艰难,“卖家心中往往预期值过高,现实报价会令他们震惊。”
PSR Brokerage在 Muskoka合伙人Steve Haid也坦言:“如果挂牌价高于市场合理价,基本就等着‘挂空’。”
今年以来,部分度假屋出现连续数次大幅降价,每次下调5万至10万加元,仍难引起买家兴趣。“若未来半年至一年内经济下行,度假屋可能会成为首批被清出的资产。”

供过于求、信心低迷,2025仍将是买方市场
根据Re/Max发布的《2025度假屋与木屋趋势报告》,尽管预计安省60%的度假区价格将上涨,另40%则将继续下跌,但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市场仍将供大于求。
“Find Your Muskoka”创始人John Fincham指出,当地“库存月数”已从疫情前的不到2个月升至当前的10个月,预计买方市场将持续至2026年。
此外,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在打击加拿大消费者信心。“这不仅是关税本身,更是由此带来的经济前景迷雾,使得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处于观望状态,”Fincham分析指出,“许多房主甚至不知道下个月自己是否还有工作。”
Muskoka的春季市场也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冰风暴造成不少物业受损,许多房主至今仍在维修。
是时候卖出还是继续观望?
尽管近期价格合适的房产在开放日的看房量有所回升,但Blenkarn表示,整体需求仍然难以匹配庞大库存。许多去年未售出的房源再次回流市场,进一步加剧竞争。
“问题在于,你是必须卖出,还是只是想卖?如果只是想卖,你是否能等市场回暖?”他说。
对于持有成本较高、现金流吃紧的业主来说,及时认亏止损或许是唯一出路。而对于不急售的业主,则可能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文章来源:https://www.thestar.com/real-estate/they-bought-cottages-during-the-pandemic-real-estate-rush-now-theyre-losing-up-to-365/article_f7371f96-baef-4e74-b3ce-fb72a37c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