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世卫组织官员宣布将目前在中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定性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开会中世卫强调不建议大家旅行和贸易,并且再次肯定了中方严谨的防控措施。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二次开会讨论该问题。第一次是在1月22日至23日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会议,但是当时委员会认为时间尚早,无法宣布其是否为紧急状态。

“全球紧急卫生情况”意味着什么?
宣布“全球紧急情况”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全球紧急情况包括建议所有国家防止或减少疾病的跨边界传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贸易和旅行。
尽管世卫没有限制国家的法律权力,但世卫组织可以审查各国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以确保其科学有效。如果一个国家施加了超出其建议的旅行或贸易限制,则世卫可以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宣布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声明相对来说是很少发生的。在过去十年中,仅宣布了五起紧急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病毒,2014年爆发小儿麻痹症,2016年爆发寨卡病毒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持续爆发埃博拉病毒。
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未来是否成为“疫区”?
宣布疫情成为紧急事件对于中国来说会意味着什么呢?首先,这次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很大。由于未来将会出现的限制令和现在已经发生的航班停飞等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各国已经在限制人员流通。宣布“紧急事件”会导致一些限制令的出现。但单单从我们刚刚提到的五起紧急事件看来,这些限制令是理智、克制的。WHO建议加强对人员流动和货物的检疫、建议公民延缓去往感染区的旅行计划,以及暂停部分商品的进口。
历史上来看,在面对以前发生的紧急情况时,中国也曾经停飞航班,或者采取隔离措施。虽然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仍取决于防疫的速度与效果,现在并不清楚规模到底有多大,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对严重。

同时,很多人可能会担心,一旦将这次疫情爆发称作为全球性的紧急事件,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成为了所谓的“疫区”?之前微博上还有人认为,一旦被列为“疫区”,则中国的经济会一蹶不振,全盘崩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不意味着“疫区”,一个叫做“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一个叫做“Affected Area”,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立马画上等号。而且着所谓的“为期三年”也只是谣言。虽然由于限制令等,会对中国的贸易、经济、旅游等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是中断所有贸易和国际旅行。刚刚我们也说过,WHO的限制是理智,克制的。不仅如此,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紧急事件”的情况是在未来可以被撤销及修改的。
所以说,大家不需要恐慌。从历史上来看,就算是真的要划分疫区,也不可能划分一整个国家为疫区。一般来说,“疫区”很少针对国家,多为地区或者城市等。就比如说03年的SARS,北京和多伦多就被WHO划入“疫区”。
传播最有可能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与空气中的颗粒物紧密接触感染者,或者是有人接触带有病毒的感染者或物体,然后接触他们的嘴,鼻子或眼睛。为了减少传播的可能性,世卫组织建议人们经常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盖口鼻,避免与患病者密切接触。
原文链接:https://www.ctvnews.ca/health/who-declares-chinese-coronavirus-a-global-health-emergency-1.478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