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对于房产一直都比较热衷,比较富裕的家庭也时常会投资世界各国的房产。由于大家普遍相信海外房地产市场成熟,监管完善,所以常常是华人热衷投资项目,在加拿大更是如此。但是事实是,发生在海外的房产欺诈并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经典骗局。
加拿大集资按揭骗局
根据CBC报道,2017年4月GTA有超过120名华裔通过一名代理投资集资按揭(Syndicated Mortgage)进行投资,但是这名代理却将手头的资金都贷款借给了一名有诈骗前科的男子。这么一来,120名投资者的损失高达900万。

注册按揭代理Dominic Ha通过吸收熟人、朋友的投资,将其投放至集资按揭项目,并承诺每年不低于12%回报。
其实问题并不出在集资案结上,集资按揭是有法律依据的合法投资项目,但是部分投资者从代表他们登记按揭的律师手上,(根据律师所取得的分类账簿显示)发现当投资金额存入户口后,一日之内,按揭经纪和投资者律师的费用,以及大部分投资本金就从户口中转出,所剩余的资金用作支付投资者的每月利息,直至资金耗尽为止。也就是说,投资者的每月利息其实就是他们之前投资的钱。
在这个诈骗中,首先不合理的现象是:价值7万的物业却按揭了30万。其次,大部分的购买者都十分相信介绍人,从而忽略了集资人的情况。盲目相信介绍人,最终导致投资的亏损严重。
底特律房产虚假宣传

相信大家都还记着这个著名的汽车城市底特律。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并裁员士余万之后,这片土地逐渐变得人迹罕至。大家也总听说这里的房子由于金融危机,价格一跌再低。中国上海有这么一家公司,利用了大家大家想要捡漏的心里,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承诺——五万美金就能买到美国豪华别墅,包租五年,回报率达60%。在Bussinisss Insider上我们还能看到,几百美金就能买到一套独立屋。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这么美好?其实天上怎么可能掉这样的馅饼?五万美元买的全是当地的烂尾楼,不说这个城市已经几户荒废,就单单这样无窗无门是完全不满足出租条件的。不仅如此,每年还要按规定缴纳税费管理税等等。可以说买到就是亏到,买的越久亏得越多...
买了楼盘却惨遭毁约
这件事情还是发生在GTA。据悉,有一个买家在去年2月就购买了独立屋,期待着第二年完工时可以带着自己的双胞胎一起入住。结果今年3月收到了一封律师信,说项目无法履行,合同被中止作废。买家们说,其实由于该地区房价比去年增长了60%,开发商只是找借口将房子以更高价在市场上出售而已。现在由于30多位买主的集体投诉,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具体事情如何解决还不得而知。开发商利用合同里的有利条款,找理由并终止合同,这就使得广大买主受到极大的损失。

签订合同前仔细的审阅每条条款,遇到疑问一定要找相关人员解释清楚。合同也一定要保存好,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文件,确保后续投资者能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房产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经典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但是最近在澳大利亚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房地产庞氏骗局。

据悉,在澳大利亚的奥博斯就一个开发商表示自己有一个特别好的项目,不断要求投资者投钱。当然这些钱并没有用来开发房屋,而是进了自己的口袋。后来,她用这些钱来支付早期投资者的利息收益,同时拿着大部分的投资资金享受生活。当然,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终将会暴露,当资金不够支付投资者利息收益的时候,资金链也就此断裂。
双重经纪骗局
这个骗局还是发生在多伦多。“双重经纪人”是指既着一名经纪即代理买方又代理卖方,协助双发撮合交易。一对夫妇遇到的“双重经纪人”与他们签订了保密条款,并说服了他们缴纳了给卖方不可退的3万加币定金后。自从这个定金付了,这名经纪就对买家不管不顾。结果由于卖方房屋有法律纠纷,买方夫妇的贷款没有获批,因此这3万加币的定金就打了水漂。虽然这对夫妇及时请了律师,与卖方达成了和解,但是由于有保密条款的存在,经纪人并不会受到处罚。
泰国地产骗局
泰国是不少中国游客热爱的旅游胜地,有一对中国夫妇到泰国普吉岛旅游,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参加了一个房地产的推广会。在会议上,有这么一家公司介绍,可以以会员形式入股投资度假旅店,比如每年一周的使用权,如果不用可以转租给其他会员,来赚取房租。

听起来确实很诱人,但是在购买过程中,合同上写的与营销人员说的很不一样,疑点重重。就在这对夫妇表示需要考虑的时候,营销人员又以种种借口,督促这对夫妇尽快签字。幸亏这对夫妇保持了理智,没有签字。
后来冷静下来一查,不但公司有问题,这个公司宣传的度假屋价格也要比周边房屋价格高出很多。在购买房产的时候,不要听从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一定要看好合同条款。同时也要顶住压力,抗住销售人员的各种技巧,识破各种托,保持自己的观点,通过多调查,多研究,冷静地客观的做决定。
澳洲虚抬房价
在澳洲,有的市场营销公司会自称房屋推销者,帮助开发商将定价过高的房产卖给毫无戒备心的投资者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都是有准备有预谋的。首先,他们会利用电话、信件、报纸广告的方式,来接近潜在买房者,再邀请潜在买房者加入所谓的“信息之夜”活动。

当时现场必定十分火爆,充满了鼓掌声,鼓动性十分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情绪上感染买房者,最好是让买房者激动地当场签约。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个高明的地方就是,买房的地方会有一大堆拖,美其名曰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包括律师、会计和金融顾问,但其实是不愿让你从外部的专业人士获取意见。信息的真实性很重要,脑袋一热就去做的事情最好要三思,多听取别人尤其是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随便自己做主。
以上就是全球各国常见的地产骗局,总结起来就是在买房这样的大事上,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多留一个心眼。看清楚合同条款,保障自己的权益,收起各方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脑袋一热就做决策。
参考链接: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syndicated-mortages-1.4078124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uses-for-1-dollar-2010-12#490-3 https://www.guancha.cn/america/2017_02_27_396225.shtml。http://www.sohu.com/a/227048183_45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