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QR-Code Open in Mobile

金融机构隐形收费 投资者务必擦亮眼睛

Jason Xiong2018-8-5

CIBC信用卡不当收费十四年,140万客户退款7000万加币


加拿大第五大银行帝国银行今天承认,在过去的十四年里,对140万信用卡客户过度收费。


但是银行的发言人拒绝发表任何评论,特别是关于这些不恰当收费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从2003年二月到2017年二月的十四年里,从来没有被发现?



信用卡一直是除了贷款以外,银行的最赚钱的产品,也是银行业务的核心支柱,CIBC的客户信用卡总余额为125亿加元,试想一下19.99%的年利息,白花花的银子让银行家们心花怒放,让欠债的消费者心情沮丧。


这次的过度收费,CIBC银行将向受影响的信用卡客户平均支付50块钱加币附加利息,虽然平均支付的数额看起来很小,可是被乱收费的客户基数太大,所以银行将会支付7000万加币!可见,我们每个人为银行贡献一点点,银行的收益就是数以千万加币计的!



信用卡客户将会在今年七月至十月间收到这笔钱,但是对于已经取消了CIBC信用卡的客户,将会收到银行的支票,对于许多到处搬家的朋友,就必须核对地址,否则Refund可能就泡汤了。


银行的乱收费问题由来已久,但是从来没有正确对待过,就拿这次的信用卡收费问题,要不是爱德华王子岛的一家当地报纸Guardian揭发了这个问题,现在还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我作为投资顾问,每天的工作就是管理客户的基金,而在工作中遇到许多朋友,每当问及他们在哪里买的基金时,大多数人都会骄傲的回答:“我在银行买的基金,没有销售佣金,费用很低!”



我每每听到这样的回答,都会闭口不言,其实却如芒刺在背。碍于面子也不好指正,只能让大家自己慢慢体会。其实,这里面有许多不得不说的话,只是绝大多数朋友没有听到,或者根本不想听。


投资顾问乱收费从来没有,银行的基金乱收费由来已久!

加拿大五大银行乱收费的问题由来已久。2016年7月帝国银行CIBC则涉及针对八万多个投资客户乱收费,最后达成了7300万加元的和解。



帝国银行的乱收费历史更是可以追溯至2002年,在过去十几年里,CIBC分行中不少互惠基金的投资者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收了费用。其中有2万3千多个高净值的投资账户,购买单一基金超过一定投资门槛后(一般是10万至15万)本该可以享受更为低廉的管理费,但是分行的PERSONAL BANKER并没有执行,变相被多收了MER(基金的管理费) 。


如果您认为帝国银行的事情只不过是个例,那么,看看加拿大五大银行,这种乱收费现象普遍的让人吃惊。TD 银行在2014就被证监会查处,自从2000年至2014年期间,道明银行,TD Waterhouse, TD investment services 向客户多收费,被证监会要求退还给一万名客户近1300万加元。


Sotiabank加拿大丰业银行,被证监会查处,自从2008年至2016年间对客户乱收费,因此被要求退还2000万加元的费用。



去年满地可银行承认,自2008年至2016年间,对6万多个客户投资客户乱收费,因此被证监会要求偿还客户5000万加元,这些费用包括对投资客户重复收费,或者对高净值客户收取普通客户的高额管理费等。BMO满地可银行的分行,NESBITT BURN自管平台,BMO investorline ,BMO 高端客户理财部等四个部门都涉事其中。


许多人都很关心,投资顾问管理基金是如何拿到佣金的?其实,大部分正规的投资顾问只拿到基金公司规定的一点微薄服务费,TRAILER FEES 。过去曾经有少部分投资顾问收取额外佣金的现象,加拿大证监会在明年将会全面禁止这种行为!


但是从查处银行的问题看,银行乱收费情况严重,银行的客户经理除了正常收到基金的服务费外,还在此基础上收取额外费用,称之为FEE BASED的服务。

许多朋友的RRSP投资经历,都是从对投资顾问的不满,转到银行的分行投资,然后发现同样没人管理,最后转到银行或者银行的资管平台,例如TD waterhouse ,RBC direct investing等等,或者是银行以外的Discount Broker,不仅可以交易股票,还照样可以买互惠基金。



不过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投资者在这些平台上自己管理,虽然没有任何投资顾问帮忙,可是基金的管理费用照收,这不是对客户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乱收费”吗? 


银行之外的投资顾问,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到客户家里,到咖啡店里,随叫随到,只不过获得基金公司管理费返点,并没有额外的服务费;相比之下,银行的客户经理,坐在办公室里,客户要驾车到银行与其见面,一年见不了一次面,打电话都是留言,却被照样被银行收取基金“管理费”,那么这些所谓的服务在哪里呢?


据笔者了解,证监会可能会在明年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不过现在正在讨论当中。


即使在银行分行的基金,虽然会有分行的工作人员的所谓“服务”。但是,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是,自从2013年以来,银行的服务发生重大改变,银行要求各个分行要简化服务,节省人工成本。


因此,您到银行买基金投资的时候就会发现,客户经理所提供的就是五六个快餐型的基金组合,TD银行就几个简单选择:Comfort Portfolio , 满地可银行则是:BMO Select Trust Portfolio, 皇家银行:RBC Select Portfolio, 然后在这几个组合里,帮客户简单划分一下,保守型,平衡型,激进型,因此,如果您通过银行打分问卷后,答案是平衡投资者,您看到投资单子上的基金就会变成,TD Comfort balance Portfolio,以此类推,各大银行都是如此。



这些组合有这明显的问题,在2015年,凡是投资顾问管理的基金,都会选择在美国和加拿大分散投资,因此在加拿大股市表现不佳时候,还有美国基金帮忙,许多客户都在当年盈利不错。


相反,在银行投资的快餐基金组合,大部分都是加拿大成分,石油一个劲的跌却视而不见,因此这些组合无一例外的收益不佳,甚至会出现亏损。


许多客户拿着银行的基金单子来问我帮忙,我帮助客户把组合拆开,仔细选择组合里几个优秀的基金,去除不好的基金,投资者的收益就大幅提高。


这里就引发另外一个问题,每家基金公司都存在不好的基金,那么,这些不好的基金卖给谁呢?


我们作为投资顾问,拼命的要把不好的基金尽量早,尽量多的帮助客户剪除,保证客户的投资稳定健康的增长,去除影响健康的杂草后苗圃才会整齐漂亮。

相反,银行在利用基金组合Portfolio,把银行业绩不佳的基金全部暗自打包进来。按照这些基金的业绩,本来应该关门,现在却藏在银行的基金组合里,大摇大摆的享受着与其他基金公司优秀基金经理同样的管理费用,受到损害的当然是盲目相信银行的投资者。在银行基金组合的掩盖下,使得投资者的苗圃,由于杂草丛生而压制了花草的健康成长。


今年以来,加拿大五大银行疯狂收购独立基金管理公司,近百年历史的Jarislowsky Fraser,也是积极倡导投资者权力的资产管理公司被Scotiabank 以9.5亿加币收购。TD银行收购Greystone Capital Management 等大型收购,使得独立基金公司与银行抗争的局面彻底失衡。



十几年前的老移民,一提到银行都知道服务不好,乱收费的问题,因此纷纷选择独立基金公司和独立投资顾问,从而形成与银行的基金和投资顾问对峙的不相上下局面。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意投资顾问风里来雨里去的努力,媒体上充斥着投资顾问赚大钱,投资客户不赚钱的报道,最终使得客户走向银行。

现在看看,过去耳熟能详的基金公司,CI, AGF, Mackenzie,  AIM trimark,  Franklin Templeton,Dynamic等,不是被银行收购了,就是不断的被净提取等着关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的基金行业形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由于普通基金公司没有固定的销售网络,而银行的分行则星罗棋布。投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加拿大六大银行垄断投资市场的新局面,去年零售销售的基金90%都进入银行,独立的基金公司和投资顾问濒临灭绝。



在投资者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将每年购买 RRSP, RESP的生意都交付给银行的各个分行时,您有没有想到通讯行业的今天就是基金和投资行业的明天呢?

其实,每年买 RRSP也的那三千五千块钱对每个人来讲,交给银行或者给独立投资顾问,没有太大区别,您并不多花费一分钱管理费。从现在透露的情况看,在银行还有可能被乱收费。


一些朋友可能觉得,who cares, Love who who, 反正不关自己的事情,我就是去银行买基金,关你什么事!优胜劣汰,自然法则没什么可惜的。这是您的权利,您喜欢去银行,喜欢去自管平台平白无故的交管理费却享受不到应得服务,这是您自己的选择。


对于很多有远见的朋友,如果不想看到加拿大基金行业,也走到今天加拿大通讯行业般的景象:消费者被三大巨头任意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那么趁着基金行业的独立投资顾问还尚有一口气,给他们一点生机,到您认为有资质的独立顾问那里开个基金账户,存三千也好,五千也罢,这些都将有助于独立投资顾问的生存,保持与银行的均势抗衡,为加拿大的分业经营留下一点希望。


您手中的金钱也是一张选票,把它投给有意义的事情,维护您将来权益的事情,现在已经到了亮出您的态度的关键时刻了!


注︰文中提及产品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