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这一地区华人多的城市越来越穷,其中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Sat Dec 08 2018房大师小编

转自高度见闻 RiseNews



别看温哥华号称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斯坦利公园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城中分布着不少多元文化美食餐厅,到处都是正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如果只是初来乍到,还真的以为这里是一片欣欣向荣呢。其实并不然,目前整个温哥华地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社会越来越不平等,贫富差距屡创新高,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谁也别瞧不起谁,大家穷的只剩下渣。


大温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

最近来自多伦多大学的专家David Hulchanski根据加拿大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就包括大温在内的本国城市社区变迁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重点关注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社区的变化,没想到结果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按照David Hulchanski制定的标准,如果一个社区个人平均收入占整个社区平均水平的20%以内,那么这个社区就是中等收入社区,高于20%是高收入社区,低于20%是低收入社区,但最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原先大温本拿比,列治文和素里全是中等收入社区,如今无一例外变成了低收入社区。这还不是更让人大跌眼镜的,现在在大温究竟能生活在怎样一个社区,完全靠金钱来支撑,有钱人当然可以选择高收入社区,没钱的屌丝只能生活在低收入社区,如果穷的只剩下吃土,本拿比,素里都无法生存下去,只能搬到更远的地方去,那里没有诗里的浪漫,只有远方的无奈和未知数。


大温不同族裔收入分布情况统计图


首先从人口情况来看,大温无疑是多元文化社区,不过这在中高收入社区却一点都不多元,因为中等收入社区有58%都是白人,高收入社区白人更占到了67%,只有在低收入社区,呈现出白人,华人和南亚人三足鼎立的趋势,分别占比27%,26%和25%。此外往往大家都说移民要比非移民生活的要好,但在中等收入社区和高收入社区,非移民占比却高达六成以上,不过在低收入社区移民只占比37%,非移民则占46%,说明起码有了移民身份,不至于沦落到低收入的份。



大温移民和非移民收入分布情况统计图

可对于新移民而言,初来乍到面临着高房价负担,温哥华市新移民占比27%,本拿比和列治文占比28%,高贵林则达到三成,素里为33%,充分说明在高房价大山的压迫下,越远意味着房价和租金便宜,尽管就业很不方便,但为了谋生只能凑合将就。


大温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情况统计图

其次让人感到尴尬的是,书读的越多,学历越高在温哥华反而是一个鸡肋,因为高学历和文凭可不一定与高收入成正比哦。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收入社区,拥有大学文凭的占比接近五成,但在中等收入社区,拥有大学文凭和拥有高中文凭占比都在三成左右,差距并不是很大,而在低收入社区,拥有大学文凭的占比也接近三成,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尤其对于新移民和少数族裔来说,往往雇主都强调加拿大本地经验,而这正是两大群体所欠缺的,毕竟隐形的天花板想轻而易举打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同收入阶层上班通勤情况统计图

当然这次调查有一个方面终于出现无论贫富都一样的情况,那就是不管你是土豪,一般吃瓜群众还是屌丝,超过六成的人都选择开车上班,并且花在路上的通勤时间都集中在15至29分钟以内。但乘坐公车上班的比例,还是低收入社区人口相对较多,至于步行和骑车等非主流上班方式,则是高收入社区人士相对多一些。不过表面上虽然大家都更爱开车,但对于富人来说随便改装一下那都是小意思,而穷人光每月油钱和车险都要算的很清楚才行,因此在车的背后更多的仍是辛酸。


不同收入阶层上班通勤时间统计图

最后令人感到沧海桑田和世事无常的是,从1970年到2015年,一方面从人口比例来看,大温地区中等收入社区和低收入社区人口数量都在上升,但另一方面中等收入社区人口占比呈现急剧下滑趋势,1970年还占比77%,2015年只占比52%,与此同时低收入社区人口1970年占比连一成都不到,现在却高升到29%,只有高收入社区人口,这么多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

1970年至2015年大温贫富差距变迁统计图


华人低收入地区与高房价的奥秘


那华人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列治文和本拿比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你相信吗,1995年前列治文都不存在低收入社区,但2015年人口占比竟达到53%,1970年列治文全城都是中等收入社区,2015年却下降到四成,而1980年才出现的高收入社区,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如今人口占比已接近一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在列治文越来越明显。而本拿比情况也不容乐观,1990年以前全市低收入社区几乎只占很小的比例,但2015年占比却达到56%成为主流,1990年中等收入社区占比高达93%,2015年只剩下四成,中等收入社区大幅下降甚至消失,这才是未来最大的危机。


1970年至2015年列治文贫富差距变迁统计图


但是且慢,回归到现实就会发现,传统对西人低收入和贫富差距的调查,放在华人这边往往又显得脱钩,其中根据西蒙菲沙大学城市规划部主任Andy Yan的长期研究显示,以华人人口最多的温西和列治文为例,温西有25%至33%的居民自称是低收入人士,子女属于儿童贫困范畴,享受着政府福利救济,列治文Westminster Highway和Gilpin Road附近则都是新建高层豪华公寓,其中33%至50%的居民都在申报收入时表示自己是低收入家庭,表面上来看和David Hulchanski的研究成果来看似乎差不多。但问题是,既然上述两个地区低收入人士如此之多,但房价和生活水平却是居高不下,温西独立屋平均房价在200万至600万之间,列治文Westminster Highway和Gilpin Road豪华公寓平均价格也在50万至130万之间,与低收入人士居多现实似乎又有所不符,至于其中的奥秘,就有待继续调查研究了。

1970年至2015年本拿比贫富差距变迁统计图